曾被视为工业老城的山东淄博,最近成了门庭若市的网红烧烤之城,火遍全国。
淄博烧烤人气和烟火气十足 图来源:澎湃新闻
淄博的烟火气让人向往,进淄赶“烤”也引发许多思考,其中之一就是淄博烧烤背后是否可能引发城市经济变迁。淄博这一座“老工业”北方城市能否借助烧烤热走出工业城市转型新出路?
经济周期转变、技术升级等多因素下,每隔十年,城市格局都会为之一变。面向未来,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不是可选题,而是所有城市的必答题。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或经济周期带来的助力,但更多靠的还是自身的努力。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淄博的转型一直在持续探索中,祝福淄博发展地越来越好。同时,从淄博看开去,还有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转型城市。从这些城市身上,也可以看到经济和财富变迁的一些思路和密码。
01
过去三年国内增长最快的城市
很多人想不到,中国过去三年GDP增长最快的城市是一个西部城市——陕西的榆林。
有数据为证,过去两三年间内:
榆林GDP位次连升15位,从全国经济位次的第57位跃升到42位。
赶超宜昌、襄阳、洛阳等传统地级强市,晋级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也许很多人对榆林不熟悉,但很多人的生活其实很可能都与它有关。榆林是全国煤炭储量、产量双料第二大市,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源头。
介绍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难怪GDP增长快,原来是因为“家里有矿”。
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黑金红利,确实是榆林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助力,但不尽然。
过去一年,榆林增长最快的并非采矿业,而是制造业,非能源工业增速更是超过了能源工业。
榆林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已经变迁。
一方面,在煤炭经济之外,榆林着眼于能源化工产业的高端化多元化,推动产业向下游不断延伸纵深、向终端拓展。
十多年前,榆林的主要工业品是集中于三大传统能源领域——原煤、原油、天然气。
如今,在三大传统能源产品之外,精甲醇、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电解铝、多晶硅、铁合金等煤化工、现代精细化工、新材料产品,正在崭露头角,并逐步成长为新的工业支柱。
另一方面,除了产业链内部的升级之外,更进一步的,借助能源生产优势,榆林也着力培育与之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将能源优势转化为装备制造优势。例如能源开采需要采矿机器、油气井钻采设备、氢及甲醇燃料相关的制储运用装备等。
另外,榆林在产业升级上不吝投资。
榆林着眼于产业升级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领跑于各大行业。
数据显示,2022年,榆林固投同比增长5.3%,其中工业投资出现负增长,但工业技改投资逆势大增50.5%。据榆林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近九成企业已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数据来源:榆林统计)
此外,榆林还主动革自己的命。
其实,按照煤炭储量预估,按现在的速度,榆林的煤炭至少可开采200年以上。但榆林还是率先开启了“新能源革命”。
榆林地处全国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黄河几字湾,是“风光火储一体化”基地。借助这个地理优势,榆林主动开启了向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转型。
说到这里,现在再看榆林这两三年的“狂飙”就更加不奇怪了。榆林经济的高增速背后,相比资源价格上涨带来的贡献,是产业升级带动的高质量发展效应正在凸显。以煤炭经济作为基本盘,以高端能源化工和高端装备制造为未来的潜在增长点,是榆林的财富增长密码。
02
大湾区的制造之都、外贸之城、千万人口特大城市
在南方,也有一座近两三年里狂飙突进的典型城市。
2021年,东莞GDP突破万亿大关,并正式跨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
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处于巨大变动之中的都市。
10年前,东莞给人的印象比较复杂。如今,则是已跻身深港澳科技走廊之列的大湾区都市,制造大城、外贸大城等,都是它的特色标签。
东莞的制造业其实也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
早期的东莞,被称为“世界工厂”,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在“前店后厂”模式下,以“三来一补”模式为特色,电子、玩具、服饰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是其制造业的主要构成。
10多年后的今天,东莞作为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大城,已经完成了从中低端加工业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2021年底,东莞就有17万家企业,其中国家高新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7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全国第九……已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电气机械与设备制造业、纺织、造纸、食品饮料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数据来源:南方日报)
高新产业底蕴非常充足。东莞的产业体系中,电子制造业和设备制造业是目前两大超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半壁江山。
工信部2021年发布两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被视为先进制造业的国家队。其中涉及东莞的产业集群有2个。
一个是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这背后,是东莞聚集了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全球每4部手机,就有1部为“东莞造”。
另一个是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珠三角是全国最大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这一产业涵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属于高新产业中的高新产业。
另外,东莞位居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第6位。2021年,其外贸总额,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和苏州。
而且,不同于北京以进口为主,且多以原油、天然气、铁矿沙等大宗商品为主,东莞与深沪苏一样,都是出口为主的结构,且多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占了出口额的70%左右,主要包括电子产品、电器产品、电气设备、元部件等。
疫情之后,多数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城市,大抵都会面临国际经贸形势、内外循环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对东莞来说,向着高端制造转型,强化外贸竞争力,是重要的解决之道。
2020年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格局将随之发生怎样的大洗牌?未来10年,中国城市有哪些大趋势?
在新的经济周期之下,中国城市,正在迎来新一轮大洗牌。产业变迁和产业实力所托举起的城市竞争力变化,既是风向标,也与区域经济、个人财富以及生活福祉都密切相关。
END
推荐阅读:(点击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