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月进出口数据出人意料好转,让经济复苏看到了好势头。
近日,海关总署披露了3月份和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
3月份出口,美元计价同比上涨了14.8%,贸易顺差881.9亿美元;人民币计价同比上涨了23.4%,贸易顺差6010.1亿元。
出口跳涨,出口增速超预期向好,有些出乎意料。
此前,根据财新网披露,经济学家对3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测是下降,均值为-6.4%。
01
“新三样”成爆款
大家都知道,由于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中国外贸形成了直接冲击,前两个月我们出口不济。到了3月份,这些因素并没有实质改变,为何此时出口却意外跳涨了呢?
3月出口整体较强,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
1)我国对美、欧出口增速均有回暖;
2)对东盟出口增速加快,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3)对比越南、韩国来看,我国出口表现强势。
从出口产品的结构看,一方面,汽车出口强势,机电产品出口回暖。另一方面,3月服装、鞋靴、箱包、钢材、船舶出口均表现不俗。
在这里面,出现了爆款产品“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需求强劲。
而且,不光是在3月份是爆款,在出口表现不济的前两个月, “新三样”出口也是高速增长的。
以人民币计,一季度“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6.9%,同比增量超过1000亿元,比去年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
以地区的需求来看,今年一季度我国“新三样”对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出口记录,其中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和英国前五大市场出口增速均在八成以上,分别增长88.7%、88.1%、103.5%、121.7%和118.2%,这五大市场出口规模合计占“新三样”出口总值的71.6%。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三样”中还存在着“爆款”中的“爆款”。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占我国汽车出口的43.9%。
同时,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出口增速达到94.3%,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
02
批量造富的新出口爆款
其实,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强劲并不让人感到意外,这早已是全球皆知的情况,就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是同比增长超过1倍。目前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
让人惊喜的是,我国锂离子电池成为又一个出口“爆款产品”。
其实,在2022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就同比增长86.7%,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一季度,增长率再被刷新。
在新能源领域业界有一句这样的话,得新新能源电池者得天下。同时,马斯克称,锂电池就是新的石油。
双碳背景下,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由于锂电、氢电、风电、光伏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整个市场正处于爆发期。其中,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锂电池产业链。
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可以说是当下碳中和方向上非常火热的赛道,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正处于上升通道。在这个领域,正在批量造富和造就巨头。
例如,像我们此前有解读过的陷入遗产风波的杉杉股份,就是从“服装大王”转型发展到锂电池材料龙头。
在锂电池赛道,尤其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也正在批量产生独角兽和IPO。如钧山生态圈企业珠海冠宇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超过200亿元。
无论在股权投资市场还是二级资本市场,锂离子电池相关的投资机会也很多。
整个锂电池产业链涉及的环节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材料及部件,下游产品、应用及回收。
在产业链中游,头部锂电材料企业拥有强大研发基础与资金实力。但一些具备些独特技术优势的小企业,也可以在技术迭代中弯道超车。
在锂电池产业下游,设备领域有机会,回收环节具备潜力。例如,钧山生态圈企业“顺华锂业”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企业。
顺华锂业专注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安全无害化再生利用服务,填补了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高效率回收利用领域空白。2022年10月,顺华锂业完成A+轮超亿元融资,这距离其上一轮融资仅过去4个月时间。
目前,搭上新能源汽车东风,加上政策推动、产业端成本下降等多个要素都在驱动锂离子电池产业的确定性和成长性。
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可分为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目前,消费锂离子电池市场趋于饱和,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锂电池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成本占据了整车成本的30%~40%。未来,伴随下游市场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也将进入爆发期。
储能电池方面,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电池储能系统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4亿美元,到2027年这一数据有望增至15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9%。
03
新型储能里,藏着下一座金矿
当然,与储能相关的创新并不只有锂电池。在包含锂离子电池在内的新型储能里,藏着下一座金矿。
碳中和背景下,对新型储能的需求爆发性增长。新一代能源系统是以电力为中心、电网为主干,包含储能在内的各种能源的生产、传输、使用、转换装置以及他们的信息、控制和保护装置连接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随着新能源占比的提升,由于新兴能源发电有随机性、波动性问题,所以就要求新型的电力系统能准确预测、能灵活调度,还能有效储存。新型储能是标配。
目前,国内仍以抽水蓄能为主力,但新型储能正在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成为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路径,在全球范围内电化学储能的占比都在逐年提升。国内,目前电力系统储能方式里抽水储能占比90% 左右,电化学储能占比近6%;电化学储能里,锂电占比最高近90%左右,增长也最快。
中国的电力储能,目前几乎所有储能技术研发都涉及;某些储能装置的性价比已到可以推广应用的阶段。在应用上,中国在电源、电网、用户侧各种应用基本都尝试过。
在新型储能领域的多个细分赛道,除了以上提到的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布局,钧山生态圈伙伴还涵盖了其他多家优秀企业,例如荣百科技、振华新材料等已实现上市的企业;还有清陶能源、重塑科技等高速增长企业。
未来将有可能出现多种储能技术并存的状态,基于市场选择,不同的储能技术在不同的场景下发挥各自优势。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全球市场,到2040年,全球储能项目对应投资规模6620亿美元。
END
推荐阅读:(点击可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