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随着外部市场不确认定性增加,投资行业竞争内卷不断加剧,声誉排名成为投资机构重要的评判标准。今年9月,创业领域权威媒体《创业邦》邀请了近300位来自风险投资领域杰出机构资深投资人进行投票,他们依据机构在投资业绩、投后服务、行业地位、创新能力、长期主义、人才吸引能力、ESG实践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选出心目中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综合投票结果最终评审出2022年中国最受赞赏的风险投资机构系列榜单。元生创投荣登创业邦“2022中国最受赞赏的早期投资机构TOP30”及“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机构TOP10”榜单。元生创投是国内知名的医疗医药风险投资基金,专注于早期和成长期医疗健康领域,聚焦新药创制、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和精准医疗,以及医疗服务四大方向。自2013年成立以来,元生创投已经完成了170余家生命健康领域优秀企业的投资,其中有15家企业成功上市。美元和人民币主基金共投资了近120家企业,上市成功率超过10%。其中,联影医疗、圣诺生物、贝康医疗、凯因科技、亚辉龙、复宏汉霖、亚盛医药、博瑞医药等知名医疗机构都是元生创投被投企业,成功在港交所和科创板上市。
为什么元生创投能在逆势中精准捕捉医疗行业的创新独角兽?元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从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的采访中,我们或许能窥见大医疗产业未来的投资趋势。
作为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先是在通用电气、飞利浦等跨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后做咨询,并于2008年开始从事医疗医药的投资,其明星投资案例超过20家,其中上市公司超过8家。2022年生物医药企业笼罩在“资本寒冬”下,您怎么看当前的投资环境?陈杰:我觉得现阶段的确是处在“寒冬”,整体属于回调降温的过程。之前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存在泡沫化现象,创始人期望值太高很不现实,加之一些不太成熟的投资人,或者说有很多激进的投资人,对一级、二级市场项目估值过高,造成市场处在亢奋的阶段。美国的生物医药市场在回调,受其影响,再加上中国市场自身估值过高,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种种因素叠加,呈现在资金面、价值层面支撑不住高期望和高估值。但对于医疗投资,我们依然充满信心,因为只要人类的疾病还没被完全攻克,医疗投资的机遇就始终存在。2020年-2021年,医疗市场整体有一个回调,而这恰恰是一个好事,这能让资本向真正有实力的机构集中。大健康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创新,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目前的融资环境怎样,对企业家融资调整的有哪些建议?陈杰:资本 “寒冬”,国内经济环境上半年很“冷”,个人觉得在下半年可能还会恶化,最起码我觉得不会改善。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的龙头经济,可以从它的现状看到中国经济的冰山一角——整体宏观经济压力偏大。在一级市场上,基金的融资募资困难,基金机构对待投资更加谨慎,资金面可能会越来越紧,加上国际的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经济的衰退慢慢传导到中国来,国内经济形势、资金链不乐观,所以企业创始人期望值要调整,融资是为了更好的推进业务进展,靠内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研发提升公司的核心价值。高估值不是融资唯一的手段和目的,创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融资估值,从长远的发展角度预判融资的意义,在能帮助推进加快研发进度,扩大业务规模,增加收入利润的前提下,尽管估值低,但能“解近水之渴”的融资何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未来1~3年内,元生创投在生物医药行业的投资策略?陈杰:从创立之初,元生创投保持的投资策略是均衡布局,创新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投资占比约为30%、30%、30%、10%。在同样回报的情况下,均衡布局的模式好处是风险更低,“打法”更稳健。创新药投资越来越具有挑战性,first-in-class的风险性越来越高,这时均衡布局策略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即使在创新药下调的情况下,元生创投的策略也不需要大的调整,但会更加注重创新药的科学筛选。Biotech们入局CDMO市场,您是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陈杰:对于CDMO我们一直担心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国内CDMO一般为了拼业务,扩张严重,规模摊的很大,碰到生物医药的寒冬,市场需求下滑,固定成本、折旧摊销、人员及运营成本很高,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Biotech企业也在加入抢生意,竞争更加激烈,CDMO的投资价值值得商榷。CDMO之所以受到PE基金的青睐,是因为看得见规模、厂房和收入,但实际上我觉得是一门风险很高的生意,周期性特别强、竞争很激烈,特别当很多处在临床阶段的客户拿到生产批件,进入商业化生产后,又可以享受政府土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基本会选择自建厂房。从中国的现状来看,CDMO陪伴biotech艰难创业,往往在它们成长后失去市场,得不到很好的回报,看不到投资前途。CGT、基因治疗等新赛道,CDMO会不会成为合理分工的模式?陈杰:我觉得不会,首先在国内有政策、免费土地的支持下很多企业还是会倾向于自己建厂。在基因治疗领域,针对孤儿药、罕见病的市场规模小,有能力的企业都会自建厂房,目前看CDMO“战局”好像很不错,但从最终的收入利润才能看得出效益。CDMO实现国际化能力,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还很长,像药明康德、凯莱英、康龙化成这类头部企业,利用国内成本优势,发展国际业务才具备真正的投资价值。如何看待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企业的发展机会和投资战略。陈杰:对于上游供应链的企业,实现本土化进口替代是时间的问题,需要靠品质、口碑、服务的积累,逐步提升市场份额,打开市场。我们青睐于投资门槛技术高、技术难度高的上游供应链企业。大环境起起伏伏,对医疗投资有何影响?在医疗领域看到了哪些“别样的风景”?陈杰:医疗投资的核心也是科技。对于整体的大环境,例如股市在三千点或四千点,实际上我们不是特别的关注。我们关注的是所投企业,能否实现科技的创新与突破。例如,在医美领域,肉毒素具有很大的市场,原来的肉毒素技术需要频繁打针,而最新的技术只要1年打一次。我们有个项目明年就要进入临床,预计估值可以翻三倍。再比如,质谱仪这类会应用到许多科研上的高端仪器,90%由外资垄断,如果发生一些地缘政治问题,许多领域的研发就没法往下走,因此国家也在鼓励“高端仪器国产化”,元生也有许多布局,这也是我们信心来源之一。了解更多元生创投医疗股权投资机会,请咨询您的理财顾问。